朝拜圣湖纳木措,不仅仅是我们这一趟穿越大北线的最后一站,而且是整个线路的一个重头戏。前十年三次路过山门而不能入,这次就不能走马观花匆匆而过,怎么也要深入一些,仔细欣赏这个大名鼎鼎闻名遐迩的天湖。
这一片简易的板房位于纳木措扎西半岛,是游客们日常到圣湖游览的主要集中地,里面提供饮食和住宿。由于在这里留宿过夜的游客很少,大多数都是停留个把小时就走,所以这里住宿价格相对比较便宜。但是餐厅的价格就高得离谱,在广州15元一碗的牛肉面,这里要40多元。
登高远眺,在山麓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圣湖的地貌。纳木措是千万年前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凹陷而形成,地质学上称为断陷构造湖。由于青藏高原地势不断升高,湖水不断退缩,天湖周围遗留下多道古湖阶级岸线。游客在扎西半岛都喜欢到这个弯弯的湖岸线拍摄游玩,其实这里就是湖水退缩后留下的一道湖堤岸线。
俗语说“望山跑死马”,这话不假。在湖边往上看,这座小山岗不高,大概就是几十米,但是爬上这道山坡,才看清楚山坡后面还有好几个坡,一个比一个高,只有攀爬到最西面的高岗上,才能观赏到天湖西面的全景。好不容易才能进入圣湖,岂能轻易放弃?于是把相机的脚架当拐棍,一步一步爬向山坡的最高处。
爬上这几百米高的山坡也非易事,纳木措湖面海拔已经是4750米,不少人在这个高度位置的高原反应已经比较严重了,再往上攀爬几百米的山坡,其难度可想而知了。为了拍到圣湖壮丽的晚霞,我走几步就停下往四周拍摄,等喘气顺了再继续往上爬。
夕阳逐渐西坠,云彩跟随着太阳色温的变化不断地变换着各种色调,从浅浅的粉红渐渐转变为羞答答的绯红,一下又慢慢从绯红演变成艳丽的玫红,黄、青、蓝、紫多种色调在中间不断的交替,把整个纳木措天湖妆扮成画家手上的一块调色板。
大自然真是一支神来之笔,随意一挥就绘出意想不到华丽堂皇的色彩,恢弘的天幕好像一块巨大的舞台背景板,随着剧情和音乐不断变换云彩和色调,瑰丽得令人膛目结舌,人们面对扑脸而来的晚霞,震撼得只有惊叹的份。
火红的晚霞从天际线一直燃烧到身后,把湖面映照得片片通红,在场的每一位影友被燃起拍摄的激情。一分辛劳一分收获,不经过艰辛的高原反应经历,躺在湖边的客栈,难以欣赏到这缤纷的景色。
虽然一直向往圣湖纳木措,但是对这里4750米的高海拔,还是怀有深深的敬畏,不知道身体能否坚持下去。从不敢韪言什么挑战天与地、挑战大自然,只想挑战自己的忍受极限。这次穿越大北线,沿途在海拔5000米左右,就是想检验自己的高原旅途能力。结果一路走来基本没事,坚持全过程“零服药”,到了纳木措,我就放开顾虑大胆的攀爬山顶拍摄晚霞。明天清晨,还要爬上扎西半岛东面的最高峰看日出。
评论